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台南藝大老骨董 錄放音靠鋼線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官田報導】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有台罕見美製鋼線錄放音機,已有距今七、八十年的「骨董級」老錄放音機,儘管年代久遠,仍能正常運轉,不過光是運費,就比錄放音機收購價格多了3倍以上,這件「寶物」得來不易,已成了南藝大鎮校之寶。

「鋼線也能錄音?真是不可思議!」這台鋼線錄放音機,擺放在南藝大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大廳內,外觀笨重不起眼,但趨近一瞧可是大有來頭;音像學院院長井迎瑞小心抽放著細如髮絲的小鋼絲,按下錄音後不久,收音機運轉時發出沙沙錄音聲響,讓許多初次造訪者嘖嘖稱奇。


南藝大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助理洪嫆絢,是這台鋼線收錄音機的主人,2年前在國外某知名拍賣網站,以台幣約2千元購得,運費卻高達7千元,足足比物件多了3倍,雖然運費不貲,但物品少有,考量收藏價值和教學之用,她仍硬著頭皮買下,整理過後,上月「割愛」擺在中心裡,供師生們或外賓欣賞。


洪嫆絢說,這台鋼線錄放音機的確切製造年代,仍待進一步查證,約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二次大戰間,錄放音機以鋼線為材質,在黑膠材質出現前,曾短暫使用過,因鋼線易斷裂、修復不易,很快就在市場消失,僅有少數玩家收藏。

這台美國製造的錄放音機,有芝加哥英文字體,賣家也是位收藏家,在台灣還未聽過有相同款式,希望有機會一起來交流。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52852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師大文保中心揭牌 美術界嘉賓雲集

【校園記者教育系102陳韻涵報導】美麗畫作會隨著歲月變黃、變老,甚至可能會因保存失當而發霉、腐爛,臺師大藝術學院「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10月22日揭牌,擁有國內設備最完善的修復室,將培育專業修復人才1美術系有64年歷史,收藏歷屆美術系前3名畢業生留校作品約2000多幅,系上雖設法保存作品,但數十年來,不免受潮或破損,2008年成立修復中心,從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挖角,請回國內修復書畫經驗最豐富的張元鳳教授,她也是臺師大美術系校友,赴日攻讀東京藝術大學保存科學博士學位。

臺師大有鑑於美術系校友留校作品極富藝術價值,張元鳳教授就是有辦法,讓許多珍貴的老畫,以及曾受損的貴重畫作重現原貌,因此於樸大樓五樓成立文保中心,22日啟用典禮中,臺師大張國恩校長、前校長郭義雄、美術系名譽教授陳景容、講座教授廖修平、劉國松等國內外美術界大師齊聚一堂,見證師大對於文物保存的成果。

張國恩校長致詞表示,臺師大從美術系創系後,擁有許多珍貴畫作,有必要籌畫文保中心及修復室,由於空間有限,在符合法令規章下,決定在樸大樓加蓋一層。「這一層不是違建,這是合法的,使用執照最近拿到。」此外,除了文保中心,學校也正籌設美術館,未來將蒐集保存經典作品。「從日據時代之後,師大美術系的系史,幾乎等於一部台灣藝術史。」

張校長強調,如何保存師大的作品,成為臺師大必須承擔的責任,於是提供一百坪空間成立文保中心。臺師大前校長郭義雄也期勉,未來是「綠色世代」,而美育扮演重要角色。「只有美育才能帶領未來孩子,對這個地球、這個綠色文化播植下去。」郭校長認為,美術的教育與傳承責任是在大家的身上。文保中心將維護珍貴收藏品,提供國內重要文物的整飾與修復,日後計畫培育文物修復與研究人才,並將修復專業推廣為國際交流。

因此,陳澄波家屬基於重要藝術資源保存與文化教育推廣目的,實行建教合作,委託文保中心,進行前輩畫家陳澄波先生作品的保存修護工作。陳澄波為台灣近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戰後雖因二二八事件受屈去世,然其一生奉獻繪畫,可視為台灣歷史之縮影。陳澄波畫風熱情而鮮明,展現追求自由創造之現代藝術價值,形塑台灣主體意象的企圖心,以及對民族、土地及社會的強烈認同感。

陳澄波作品修復作業預計在兩年半內,分批逐項完成。除了保存修復作品文物外,並將分項調查、建立資料檔案及材料分析,更進一步運用師大學術資源,就其藝術史角度切入,討論整批作品文物在台灣美術史上的意義與定位。「文保中心對所有收藏者而言,是個救星。」

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致詞讚嘆。他建議,修復室在未來營運時能運用經費,成為一個恆溫恆濕的空間,更能完整地將畫作保存下來。典禮最後由張校長帶領貴賓一同揭牌,象徵文保中心正式啟用。嘉賓們一同進入參觀,設備包括無影設計的手術燈、抽氣罩、翻拍台、抽氣洗畫台、攝影室,並邀請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歌田真介、木島隆康給予協助與指導。

文保中心主任張元鳳表示,透過這些塵封逾半世紀畫作的重現,將能完整地掌握其藝術成就的全貌、其致力台灣「新美術」文化建設的心靈軌跡,以及奮戰不懈的藝術鬥士精神,並成為臺灣社會最珍貴文化資產。 發布單位:公共關係室 日 期:2011-10-25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九份昇平戲院息影25年 後天重開(轉貼)


九份昇平戲院息影25年 後天重開


轉貼【聯合報╱記者阮南輝/新北市報導】
2011.09.14 03:29 am

瑞芳九份的昇平戲院整修後,後天正式開放參觀,放映大廳仍保有傳統風貌。記者阮南輝/攝影新北市政府整修日據時代全台灣最大的戲院—九份昇平戲院,並將在後天正式開幕,導演吳念真將擷取日本無聲電影「東京物語」的十分鐘內容,充當「辯士」為觀眾解說。
回味老電影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吳念真挑選這部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一九五三年的無聲電影,描述一對老夫妻從廣島家鄉到東京探望子女的故事;是五○年代的代表作。相信由吳念真解說,會更能傳達老電影的韻味。
見證金九地區繁榮歷史的昇平戲院,是電影「多桑」、「悲情城市」的取景地點,過去是九份人主要娛樂場所,但已在一九八六年結束營業,新北市文化局花了四千多萬重新打造荒廢戲院。
座椅六連座
昇平戲院現場並展示當年放電影時使用的骨董級放映機。記者阮南輝/攝影復舊後的昇平戲院,一樓設有二百席,二樓設有一百席座位,並且保存了一部骨董級「炭精棒」電影放映機,入口處還有一個「六連座」觀眾座椅,充滿了濃厚的復古味。
接手營運的黃金博物館表示,新戲院將成為多元展演中心,每周五、六、日下午免費放映《無言的山丘》、《多桑》、《戀戀風塵》等以金九山區為拍攝場景的知名國片,下半年則將放映數十場無聲電影,並搭配「辯士」跟隨劇情起伏,笑料講述旁白,讓觀眾重溫東亞第一大黃金山城金九的繁華風貌。
吹天然冷氣
另外,黃金博物館長梁晉誌說,依山坡形勢建造的昇平戲院,一樓地板設置山泉水溝渠管道,就像特有天然冷氣。
後天開幕時,新北市長朱立倫、活動代言人吳念真等人客串剪票員,在戲院門前迎接民眾,並由志工導覽認識昇平戲院,下午三時卅分並將放映電影「無言的山丘」。
遊客蜂擁來
昇平戲院整修後,保留售票處原貌,遊客還可在此蓋紀念章留念。記者阮南輝/攝影文化局指出,昇平戲院上月中開始試營運,平日有一千名左右的遊客,假日參觀人數更衝高到二千人以上。昇平戲院採免費入場參觀,民眾可上http://www.gep.ntpc.gov.tw/黃金博物館官網搜尋。瑞芳區九份昔日因為採礦興盛,娛樂業也很發達,一九一四年有人在基山街搭建一座戲台,做為演出歌仔戲等地方戲。
一九三四年地方人士吳樹桑、周天生等人合資在豎崎路、輕便路交叉處的現址,興建木造的戲院「昇平座」,到一九五一年改建為三層樓水泥建築,改名「昇平戲院」。鼎盛時間,歌仔戲、電影、布袋戲場場爆滿,有時連走道都站滿了人。隨著礦業式微,昇平戲院在一九八六年走入歷史。
新聞辭典》辯士 無聲電影解說員
現在的人看電影,可以從劇中人的對白、字幕知道劇情,但在無聲電影時期,觀眾全靠「辯士」口語解說了解劇情。
「辯士」是台灣初期無聲電影時期的特有文化,電影放映時,辯士站在銀幕一旁,一邊看著電影畫面,一邊為觀眾解說劇情。他們說學逗唱功夫一流,很有脫口秀的味道,觀眾不光看電影,也在欣賞辯士的表演。
日據時期,要當辯士必須先考試取得證照,日本政府規定辯士要穿西裝上場,隨著不同的電影人物,要做出不同的聲音表情。
有時還要裝可愛,或者露出哀傷神色,融入角色牽引觀眾情緒,是台灣在無聲電影時期不可或缺的人物。
【2011/09/14 聯合報】@ http://udn.com/全文網址: 九份昇平戲院息影25年 後天重開 綜合 國內要聞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588678.shtml#ixzz1Xuot7FdT Power By udn.com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2011兩岸「電視電影」觀摩展暨論壇

【2011兩岸「電視電影」觀摩展暨論壇】

影展主旨
為了活化以及推動南台灣的影視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更為了推動台灣影視產業之發展、拓展影視產品海外市場、豐富民眾電影觀賞內涵,特邀請兩岸「電視電影」佳作與影人在南台灣、北台灣舉辦觀摩影展,並以「電視電影 - 美學、社會、產業」為主題舉辦論壇深入討論,冀望本地觀眾透過兩岸拍攝的「電視電影」來理解電視電影之特色與發展、社會如何面對現代化的問題,兩岸影人亦透過研討增進兩岸電影界的互信與瞭解。


影展目的
(一)「電視電影」泛指為電視頻道放映而拍攝的電影,多採電影的方式攝製,例如用膠片拍攝、以同步錄音、單機作業、事後剪接等等,比起電視節目採棚內多機錄影與現場剪接的方式而言,產品更為精緻,所需時間與成本也更高。「電視電影」在歐美已經有多年發展歷史,以美國為例有許多電視影集都是以這種方式拍攝的,觀眾反應好的影集也有上院線的機會,所以「電視電影」為電影工業培育人才,為主流電影工業奠定基礎,扮演了電影工業發展的間接推手,也成了主流電影工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由於數位攝影機的流行,使得電視電影的定義也有了改變,泛指以高畫質HD攝影機或以電影規格之數位攝影機拍攝,且其拷貝應以三十五釐米電影片或電影規格數位檔案輸出者稱之。


(二)相對於主流的商業電影,「電視電影」之投資成本較低,有機會廣納新人,成為新銳導演的培訓中心,選材才有機會多樣化,也較接近生活,風格上幾接近紀錄片,沒有了商業大片較大的票房壓力,反而更樸實更靈活的反應了社會的變貌,成為我們一窺兩岸社會的一面鏡子。本次參展影片題材涵蓋了勞工、農村、醫療、教育、婚姻、兩性關係等層面,除了影片放映之外,更透過座談、演講等方式深化觀眾對於影片,乃至對於兩岸社會的發展與變遷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以國產電影輔導金「電視電影組」作品為例,一部片子的補助是一百至二百五十萬元新台幣不等,比連續劇的預算每集已高出許多,然而中國的「電影頻道」,一部片子的預算是一百萬元人民幣,二者間仍有一段明顯差距,預算之高低將如何反應在影片的品質上值得我們觀察與比較。

(四)兩岸的影視業者,透過本活動可了解雙方投資環境並尋求合作可能性,兩岸新銳創作人才也可透過此平台了解雙方藝術之特質,相互學習彼此切磋,為兩岸「電視電影」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觀摩展場次表:


【台南藝術大學場】影展時間:2011/5/30-2011/6/10

【台南成功大學場】影展時間:2011/6/1-6/12


【高雄市電影館場】影展時間:2011/6/8-6/13


論壇場次表:


【台南藝術大學場】


論壇時間:2011/6/10


論壇地點:台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 音像藝術館大放映廳


論壇題目:兩岸電視電影之比較:歷史、政經、美學


【台南成功大學場】


論壇地點:台南市大學路1號第四講堂


論壇時間:2011/6/12


論壇題目:一、兩岸電視電影與社會變遷 二、電視電影與南台灣影視產業


【高雄市電影館場】


論壇地點: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


論壇時間:2011/6/13


論壇題目:一、兩岸電視電影與社會變遷 二、電視電影與南台灣影視產業




活動訊息也可至Facebook查詢---2011兩岸「電視電影」觀摩展暨論壇



http://em3115.pixnet.net/blog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關公大戰外星人 修復版重現江湖


關公大戰外星人 修復版重現江湖


(轉貼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10/8/2rapt.html)



更新日期:2011/05/10 18:27
我們先前曾經為您報導過,號稱國片史上第一部神鬼科幻災難片「關公大戰外星人」,原本只有海報讓民眾想像,沒想到現在網路出現數位修復版,有網友說這是香港1位導演為了配合宣傳新片關雲長,修復這部國片經典。不管如何,網友終於見識到35年前、在沒有動畫的情況下,怎麼呈現關公大戰外星人。
35年前,號稱國片史上第一部神鬼科幻災難片「關公大戰外星人」,終於重現江湖。電影旁白:「他是中國的神叫武聖關公,那一定會中國功夫。」
當年這部大戲轟動港台,大卡司有谷名倫、謝玲玲,沒有動畫、拍片技術有限,很多場景現在來看,實在很陽春,像是飛碟,活像是小學生的泥土作品,外星人跟關公PK時候,頭套差點穿幫,而且武打劇情超瞎,關公大刀砍斷外星人的手臂,外星人撿起來之後,甩個兩下就重生。
關公再砍一刀,外星人頭身分離,還沒死喔,外星人抱著頭狂奔,還真的是應驗抱頭鼠竄。
關公顯神通,一定要有小變大的橋段,跟外星人打架,超級擬人化,外星人連續後旋踢,關公最後來個摔角KO,雖然外星人好像很壞,但當年劇情設定,這些外星人可是很環保。電影旁白:「要保證不再舉行核爆。」
真搞不懂,當年弄出核爆的又不是香港人,還有一點也搞笑,外星人跟關公打到一半,太陽下山,外星人突然說太陽下山,他們也得回去,隔天再打,關公沒有追上前,劇中雕刻關公的老師傅,突然發現關公雕像還沒開眼。電影旁白:「點睛以後一定能更發揮更大神力。」
這一開眼,又重新再打一次,最後才把3個外星人解決,還給香港平靜的生活,這部被網友稱為關公大戰外星人的台灣電影,在台灣上映時,片名戰神,在香港的片名則是香港大災難,是台灣導演陳宏民在1976年執導的作品,多年來,影片失傳,網友只能靠著海報冥想。
現在網路突然出現修復版,據傳是香港導演為了順便宣傳新片關雲長,才大費周章找出原本膠捲,數位修復之後,PO上網路,這部被封為國片次文化電影之王的大片,重現江湖,勢必會讓網友瘋狂KUSO。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 放映兩部澳洲影片(轉貼)

資料來源: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3/17/P201103160226.htm 

澳洲國家影音資料館為拯救及保存本土出品的電影,開展了一個彩色電影修復計劃,修補因年代久遠造成的花痕、裂縫,數碼修復畫質及音質。香港電影資料館四月及五月的「修復珍藏」,將選映兩部屬於修復計劃的電影。  於四月三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在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的《直搗黃龍》(一九七五)為澳洲與香港合拍的動作片,是刺激火爆的男性幻想歷險故事;而五月一日下午二時放映的《我的璀璨事業》(一九七九),則為精緻優雅的女性啟蒙故事,亦是「澳洲新浪潮」的重要作品。  為配合放映,資料館將於兩場放映後舉行座談會;四月三日的座談會由資料館節目策劃何思穎及澳洲國家影音資料館節目策劃昆頓‧塔奈華以英語主講。五月一日的座談會則由何思穎及影評人喬奕思以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澳洲國家影音資料館是項電影修復計劃始於二○○○年,並由柯達公司及澳洲Atlab公司共同參與。在短短的五年內,已完成五十套電影的修復工作,當中包含不同類型的電影,其中有享譽國際的名作,也有在澳洲境外不見經傳但具特殊意義的電影,可見計劃的寬與廣。  《直搗黃龍》中王羽的酷樣媲美《渾身是膽》(一九六八)的史提夫‧麥昆,而追查國際毒販又像《密探霹靂火》(一九七一)珍‧赫曼的境味。影片甚具當年港產片的特色,以七十年代懷舊角度來觀看這齣武打警匪片,見證了港男充滿男子氣慨及香港電影驕傲的時代。片中王羽說一口流利英語,在特警的協助下,這個香港警察帶出連番高水準的動作場面,包括滑翔風箏飛越悉尼港。  導演姬利安‧岩士唐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澳洲電影復興運動中的地位,猶如香港新浪潮的許鞍華。作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女性創作者,姬利安自覺地去改編世紀初的女性田園文學,成為電影《我的璀璨事業》。導演認同編劇艾蓮娜‧域甘比筆下女主角毅然放棄對真愛的抉擇,對她追求人生更大幸褔予以清醒而溫柔的安慰。這部新古典作品中女主角的紅鬈髮見證姬利安當年心中的紅火,拒婚後她寄出處女作,遠望大地驕陽,正是宣布她璀璨電影事業的開始。  兩部影片均為英語對白,《我的璀璨事業》設英文字幕。  《直搗黃龍》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我的璀璨事業》門票則於四月一日起發售。票價五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信用咭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五十七期《展影》。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www.lcsd.gov.hk/fp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修復古書、古地圖 光譜技術新揭秘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
超過數百年歷史、極易碎的古書與地圖,難以保存更無法研讀,但現今已有最新光譜掃描科技,能夠清晰透視內容。昨起在台舉行的數位典藏與學習國際會議中,首度發表這項技術成果,包括明代的「書中書」、日治時期的台灣地圖,現在都藉由這項嶄新科技得以保存閱讀。

這項研究是2008年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共同出資合作執行的計畫,運用最先進的多光譜掃描技術,以不同光線拍攝物件,並結合3D背景建構立體模型,呈現物件完整影像,再以虛擬方式修復破損古物,解開古籍文獻奧秘。

分項計畫主持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誠謙表示,此一最新技術提供了更好的觀察機會,讓我們更深入瞭解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第一階段修復的是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臺南州及臺北縣等地區地圖,並加以數位化。另外,也在不破壞古籍裝幀情況下,解讀出明代「書中書」的內容,該本書籍重複使用明代弘治元年(1488)至六年(1493)的南京應天府公文紙,於背面印製《資治通鑑》並裝訂成冊。

此合作案以最新技術還原現代僅存的古籍原稿,對臺灣數位典藏工作是一大突破,也是臺灣數位典藏計畫首次與國外機構合作利用高科技數位技術修復歷史文物。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民國86年漢校長與台視公司簽約儀式的底片


底片還是能保存較久的時間

這事還真的讓小編深刻的體會到

在民國99年底時

有位同仁拿了一副底片給我

說是民國86年漢校長與台視公司簽約儀式的底片

立刻掃描成數位檔

發現底片不只可長期保存

色彩一樣很飽和

並沒有任何的減損

所以大家要好好保存底片哦~~~

2010年不教你拍片夏令營活動花絮

2010年不教你拍片夏令營活動花絮
井老師向周傳基老師介紹本中心Telecine轉檔設備

井老師向周傳基老師介紹本中心影片修復情況


介紹難得一見的Wire Recorder,大家目不轉睛盯著看


錄影帶接片機也是難得一見



介紹所有修復影片之器具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經典國片,數位修復(轉貼)



經典電影再現
(轉貼中時電子報:




數位修復Q&A

 何謂數位修復
  將原始底片從倉庫取出,由人工先進行初步檢查接頭,接著將底片送進超音波清潔機將指紋、灰塵清除,再重新將電影原始底片掃描至數位硬碟裡頭,再透過數位技術,將膠卷上因時間所造成的破損、污痕、斑點一格格進行修復,聲音部分也去除雜音與改善當年收音的品質問題,最後邀請導演或參與拍攝之幕後工作人員確認,並協助調光。

 數位修復小常識

1.原始的素材會影響修復的品質,年代越久遠的底片,若破損、殘缺或品質不佳,都會影響了修復的成果。

2.影像和聲音所保存的版本若有異,會影響到聲音的原創性與品質,盡可能以現存之素材忠實還原當時成果。

3.【恐怖份子】香港女星繆騫人拍戲時以粵語為唸白,事後再配上國語配音,也因此造成嘴型不同步問題;另外,過往影片不現場同步收音的前提下,若事後配音時修改對白,也會造成無法同步的困難。

4.【戀戀風塵】、【恐怖份子】、【愛情萬歲】和【熱帶魚】當年錄音都只有單聲道,修復時僅還原當時母帶品質,因此影片聲音是無法比擬現今觀眾所熟悉的杜比環繞水準。

5.數位修復面臨最大的困難,並非技術層面的複雜性,反而是修復難以定論的準則,究竟創作者以還原當時影片的面貌或是以現在的觀點進行創新?中影以尊重原創作者的想法為準則,由導演認可決定。若導演無法參與,由中影修復團隊以最專業的技術按照原始記錄進行修復。

 數位修復步驟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使用微縮片來復製經文



斥資近兩億,從拍攝到印製、前後耗時十年的「清康熙藏文龍藏經」(龍藏經)昨天正式出版。這是故宮廿多年來最大的出版計畫,共印製五百套,每套一百八十八萬元,有民間公司一口氣買了五套。


故宮珍藏的康熙龍藏經無比尊貴,據說,看過的人能帶來七世平安、好運與福報。本報在三個多月前獨家披露前總統陳水扁曾在卸任前夕親訪故宮庫房,一睹泥金寫本龍藏經丰采。
消息傳出後,造成每套售價一百八十八萬元的龍藏經熱銷。與故宮合作出版龍藏經的龍岡數位公司負責人趙鈞震透露,至少因而多預售出十多套龍藏經。購買者不乏基金會及企業,也有民眾因財力不足,向友人集資。龍藏經共印製了五百套,目前大約預售出一百五十套。


康熙八年,康熙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之命,派人製作完成泥金寫本龍藏經。總計十萬頁,共一百零八函,象徵對治眾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每函厚約三百到五百頁、重逾五十公斤。
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表示,這是清朝製作第一部大型佛典,內有釋迦摩尼佛口授口傳的藏文甘珠爾經,共收藏有一千零五十七部藏傳佛教經典。這部經典每函的內外護經板皆彩繪諸佛神像七百五十六尊、鑲嵌各色珠寶,網羅藏傳佛教各類神祇尊像,為清朝工藝經典。


印龍藏經的工程浩大,光是為了拍微縮片,故宮便從德國引進最先進的攝影器材,耗時七年才拍攝完成。龍岡數位在接下重任後,又花了三年時間印製。趙鈞震說,故宮拍攝的微縮片各時期品質不一,要放大為一千二百倍,困難度超乎想像,一度差點考倒有卅多年印刷經驗的他。


「有佛法,就有辦法。」他遇到印製瓶頸時,故宮特准讓他觀看其中一函龍藏經。他光是在距離幾公尺遠的地方遠觀,就感到很震撼,問題因而迎刃而解。
【2011/01/2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文化多樣性宣言(轉貼)

文化多樣性宣言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資料來源:http://twh.hach.gov.tw/ArticleContent.action?cate=2&id=35)

文化多樣性宣言


「文化的多樣性,就是世界的財富。」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是在2001年911事件後不久通過的。當時所舉辦的教科文組織大會第三十一屆會議召開的部長及會議上,各國重申了「文化間對話是促進和平進而保障和平的最佳方式」,斷然駁斥了各種文化或文明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的這種論調。

911事件後,聯合國發表了這個在國際間具有重大影響的文件。把文化多樣性視為人類共同遺產,對人類而言,這份文件所內含的意義就像是說明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在人類社會當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份文件將和為文化多樣性作為尊重人的尊嚴一樣,同樣是人類社會中不可分割應盡的一種義務。該宣言旨在將文化多樣性視為一種有生命力,並且能不斷發展的財富,認為不能把文化多樣性視為種一成不變的遺產,而應將其視為保障人類生存的一種進程,同時,宣言的目的還再於防止那些以文化差異為名把這些差異神聖化,從而違背世界人權宣言要旨的各種分離行為和教義主義。

世界人權宣言強調,在多元社會中,每個人不僅要承認各種差異,而且還要承認這種差異的多元性,只有這樣,作為一種不斷發展變化的進成並富有表現、創造、及創新能力的文化多樣性才能得到保護。因此,在那些希望和為文化物品與文化服務,認為,因為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務體現的事特性、價值觀和觀念,不應把她們是唯一搬商品或消費品的國家和那些希望增進文化權力的國家之間已沒有必要在展開辯論,因為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已把這兩方面的考慮融為一體,闡明了兩者的因果關係,兩者互為依存,缺一不可。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及施行細則,對於促進和實踐以人為本的全球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雖然這個宣言並沒有提供具體的做法,但是它提供了一個方向,有助於結合各國各自的情況,在私部門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下制定相關的政策。

該宣言提供一個更開放、更具創造力和更民主的發展目標,反對教義主義的封閉自守,可以確定的是,這份文件將是教科文組織在21世紀初提倡一種新倫理觀的基本文件之一,我希望有朝一日這份文件能具有像《世界人權宣言》那樣的威力。松浦晃一郎總幹事大會重視充分實現《世界人權宣言》和1966年關於公民權力和政治權力機關對於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力的兩項的國際公約,加上其它的法律條文件中宣布的人權與基本自由。

教科文組織組織法序言確認,文化之廣泛傳播以及為爭取正義、自由與和平對人類進行支教育為維護人類尊嚴不可缺少的舉措,為國家間關切互助之精神,必須履行之神聖義務。組織法第一條特別規定教科文組織的宗旨之一是,建議訂立必要的國際協訂,以便運用文字與圖像促進思想之自由交流。參照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文件中,涉及文化多樣性和行使文化權利的各項條款。重申應把文化視為某個社會或某個社會群體特有的精神與物質,致力與情感方面的不同特點之總合,除了文學和藝術外,文化還包括生活方式、共處的方式、價值觀體系、傳統和信仰。注意到文化是當代的特性、社會凝聚力,和以知識為基礎,對於經濟發展問題展開辯論與關注。在相互信任何理解的氣氛下,尊重文化多樣性、寬容、對話及合作是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

希望承認文化多樣性、認識到人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發展文化間交流的基礎上,開展更廣泛的團結互助。認為儘管受到新的訊息和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的全球化進程對文化多樣性是一種挑戰,但也為各種文化和文明之間進行新的對話創造了條件。認識到教科文組織在聯合國系統中負擔著保護和促進豐富多採的文化多樣性的特殊職責。

宣布下述原則並通過本宣言:特性、多樣性和多元性第一條文化多樣性,人類的共同遺產文化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方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這種多樣性的具體表現是構成人類各群體和各社會的特性所具有的獨特性和多樣化。文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說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那樣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出發,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利益考慮與已承認和肯定。

第二條從文化多樣性到文化多元在日益走向多樣化的當今社會中,必須確保屬於多元的、不同發展的、文化特性不同的個人和群體關係和睦共處。主張所有公民的融入和參與的政策是增強社會凝聚力、民間社會活力及維護和平的可靠保障。因此,這種文化多元化是與文化多樣性這一客觀現實相應的一套政策。文化多元化與民主制度密不可分,他有利於文化交流,能夠充實公眾生活的創作能力。

第三條文化多樣性發展的因素文化多樣性增加了每個人選擇機會,是發展的源泉之一,他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因素,而且還是享有好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方式。文化多樣性與人權

第四條人權,文化多樣性的保障捍衛文化多樣性是倫理方面的迫切需要,與尊重人的尊嚴密不可分。他要求人們必須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特別是尊重少數人群和土著人民的各種權利。任何人不得以文化多樣性為由,損害國際法保護的人權或限制其範圍。

第五條文化權利,文化多樣性的有利條件文化權利是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富有創造力和多樣性發展的,充分地實現世界人權宣言第27條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第13條和第15條所規定的文化權利。因此,每個人都應當能夠用其選擇的語言,特別是用自己的母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創作和傳播自己的作品,每個人都有權接受充分並且尊重文化特性的優質教育和培訓,在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範圍內,每個人都應當能夠參加其選擇的文化生活,和從事自己所特有的文化活動。

第六條促進保障所有人的文化多樣性保障思想通過文字和圖像自由交流的同時,務必使所有文化都能表現自己和宣傳自己。言論自由,傳媒的多元化,語言的多元化,平等享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科學和技術知識,包括數碼知識以及所有文化,都有利用表達和傳播方式的機會,均是文化多樣性的保證。

文化多樣性與創作第七條文化遺產,創作的源泉每項創作都來自相關的文化傳統,但也同時在和其他文化傳統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各種形式的文化遺產都應當作為人類的經歷和期望的見證。進而保護、開發利用和代代相傳,藉此支持各種創作和建立各種文化之間的真正對話。

第八條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務,不同於一般商品面對目前為創作新開闢了廣闊前景的經濟和技術發展變化,應當特別注意創作意願的多樣性,公正地考慮作者和藝術家的權利,以及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務的特殊性,不因為他們體現的特性、價值和觀念,被視為一般商品或消費品。

第九條文化政策,推動創作的因素文化政策應當在確保思想合作品的自由交流的情況下,利用那些有能力在地方和國際發展的文化產業,創造有利於生產和傳播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務的條件。每個國家都應遵守其國際文物的前提下,制定本國的文化政策,並採取其認為最為合適的行動方法,不管是在行動上給予支持,還是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來實施這一政策。

文化多樣性與國際團結第十條增強國際間的創作和傳播能力面對目前國際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換失衡的現象,必須加強國際合作和國際團結,使所有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能夠開辦一些有活力、在本國和國際上都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

第十一條建立政府、民間部門和民間社會之間合作夥伴的關係單靠市場的作用是做不到保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持續發展的保證。為此,必須重申政府與民間部門和民間社會合作,推動相關政策的重要性。

第十二條教科文組織的作用教科文組織根據其職責和職能,應當:A 建議各政府機構在制定發展方面的策略時,考慮本宣言中陳述的原則。B 充任各國、各政府和非政府國際組織、民間社會和民間部門之間為共同確定文化多樣性的概念、目標和政策所需要的關聯和協商機構。C 繼續在與本宣言有關的各主管領域中,展開制定準則的行動,藉此提高認識和培養行動能力。D 爲實施附於本宣言之後的行動計畫提供便利性。

實施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行動計畫要點會員國承諾採取適當措施,廣泛宣傳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並促進宣言的有效實施,其中包括為實現下列目標而展開合作:
1 深入開發與文化多樣性問題,尤其是文化多樣性與發展的關係,和文化多樣性對制定國家或國際政策的影響,進行相關的國際辯論,尤其要推動進行思考,制定一份關於文化多樣性的國際法律文件,是否可行。
2 促進國家和國際制定最有利於保護和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原則、規範和實踐活動,以及提高認識的方法和協調合作方式。
3 促進文化多元化方面的知識與良好的交流,為多元化社會中,來自四面八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和群體,相互融入和參與提供便利。
4進一步認識和闡明,人權中包含文化權利的概念。
5 保護人類的語言遺產,鼓勵用各種語言來表達思想,進行創作和傳播。
6提倡在尊重母語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實現地方各级教育中的語言多樣化,鼓勵自幼學習多種語言。
7 通過教育,培養對文化多樣性的階級意義的意識,並改進教學計畫的制定和師資的培訓。
8 在必要時,將傳統的教學方法納入到教學工作中,以保存和充分利用有關文化所特有的交流和傳授知識的方法。
9 促進數字掃盲,將訊息與傳播新技術作為教學計畫中的學科,和重視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提高掌握這些新技術的能力。
10 促進數字空間的語言多樣性,鼓勵通過全球網絡普遍地利用所有的公有訊息。
11 與聯合國系統各有關機構密切合作,向數字鴻溝宣戰,促進發展中國家利用新技術,幫助這些國家掌握訊息技術,並為當地文化產品的傳播,和利用國際上具有教育、文化和科學性質的數字化資源提供方便。
12 鼓勵世界傳媒和全球訊息網絡製作,保護和傳播多樣化的內容,並加強公共廣播和電視機構,在開發高質量視聽產品方面的成果,支持建立一些有利於傳播這些產品的合作機制。
13 制定保護和開發利用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特別是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反對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務方面的非法買賣。
14 尊重和保護傳統知識,特別是土著人民的傳統知識,承認傳統知識在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方面的作用,結合現代科學與民間傳統知識。
15 支持創作人員、藝術家、研究人員、科學家和知識份子的流動,和國際研究計畫及合作夥伴關係的制定和發展,同時努力作到保護和提高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的創造力。
16 為了當代創作工作的發展,並使創作工作得到合理的報酬,保證著作權及其專利權得到保護,同時使《世界人權宣言》第27條所規定的,保障公眾有享受文化的權利。
17 幫助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建立或加強文化產業,並爲此合作建立必要的基礎結構,培養必要人才,建立有活力的當地市場,並幫助這些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世界市場和國際發行網。
18 在尊重各國的國際文物的情況下,制定通過一些必要的活動補助機制及相應的規章制度,來推行本宣言原則的文化政策。
19 使民間社會的各個方面密切參與制定保護和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公共政策。
20 承認並鼓勵民間部門在提倡文化多樣性上的貢獻,並未此建立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的對話空間。會員國建議總幹事在實施教科文組織的計劃時,考慮本行動計劃中的各項目標,並將這些目標通知聯合國系統各機構,和有關的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便加強協調行動,促進文化多樣性。

威尼斯憲章 1964(轉貼)

威尼斯憲章 1964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資料來源:http://twh.hach.gov.tw/ArticleDetailContent.action?cate=2&id=33)

威尼斯憲章 1964The Venice Charter 1964

傅朝卿翻譯‧導讀導言浸染著來自過去的信息,人類歷代的歷史文化紀念物留存至今成為它們古老傳統活生生的見證。人們對於人類價值之整體性日益覺醒,進而視古代文化紀念物為一種共同的遺產,對於監護它們予後代之共同責任已被體認。將其具真實性之完整豐富面向傳給後代是我們的任務。

基本上,指引保存與修復古代建築物之原則應被同意,而且應在一個國際之基礎上加以規範,每一個國家必須負責在其自己文化與傳統之架構內採行計畫。藉由第一次定義這些基本的原則,1931年的《雅典憲章》,對於發展一個已經落實具體形式於各國文件,於國際博物館委員會和聯台國教科文組織工作與後來國際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研究中心建立之廣泛性國際運動,有著實質的貢獻。遂漸增加的自省與批判性的研究已經有效的解決了曰益複雜而且多樣的問題。
現在是重新檢驗憲章的時刻,以便可以對於相關的原則全盤加以研究並將之擴大於一項新的文件中。

為此,第二屆國際歷史文化紀念物築師與技師會議,於1964年5月25日至31日於威尼斯集會,批准了下列的條文:
定義第一條、歷史文化紀念物的概念包含的不僅是單棟建築作品,而且還有在其中發現某一特殊文明,一項重要發展或一件歷史事件證物之都市或鄉村場域。此概念不只適用於偉大的藝術作品也適用於隨著時閒消逝會增添文化重要性之過去中庸之作。
第二條、文化紀念物之維護與修復必須擁有對於建築遺產研究與監護有所貢獻之所有科學與技術的資源。
目標第三條、維護與修復文化紀念物之目的是要保護它們同時作為藝術傑作與歷史證物。
維護第四條、文化紀念物維護的本質是它們會在一種永久之基礎上被加以維恃。
第五條、文化紀念物的維護經常會因將之利用為某些社會上有用之機能而有所助益。這些利用因而是值得的,但其卻不能改變原建築物佈局興裝飾。在這些限制下,只有因機能改變導致之修建應該被正視而且可能被允諾。
第六條、一個文化紀念物之維護意味著保存一定範圍的場域。當傳統的場域還存在時.其必須被保留。沒有任何將會影響量體與顏色的新建,拆除與修復是可以被允許。
第七條、一個文化紀念物是和其所烙印證物之歷史與其發生之場域密不可分。將文化紀念物全部或部份遷移是不能被允許的,除非監護文化紀念物要求如此或是從國家與國際對最高重要性之利益上評斷是必要的。
第八條、雕刻、繪畫或裝飾等物件是一個文化紀念物整體一部份,遷移只有在是保證它們保存的唯一手段時才能夠執行。
修復
第九條、修復的過程乃是一項高度專門性的工作,其目的在保存和顯現該文化紀念物的美學和歷史價值,而且必須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真實的史料遺物為基礎。任何的臆測發生時修復應該馬上停止,如果不可避免的要有添加之作,其必須與原有建築構成有所區別,而且一定要烙印上當代的痕跡。在任何的情況下修復的進行都必須遵循該文化紀念物考古與歷史的研究。
第十條、當傳統技術證明是不足時,一個文化紀念物之補強便可以經由採行效能已經由科學數據顯示並且由經驗所證明之維說與營建的現代技術來完成。
第十一條、一處文化紀念物中的建築中所有時期明確的貢獻都應該被尊重,因為式樣的統一並不是修復的目的。當一棟建築包含有不同時期累積的結果時,除非擬加以去除的都份不具有重要性,擬使之顯露出來的某時期的材料又極具歷史、考古或美學價值,而其保存狀況良好足以支持,將現況被隱藏的狀態顯露出來才被視為是正當的。
第十二條、散失部份的置換必須與整體相互諧和地整合,同時一定理能與原物可以辨識,以使修復不會竄改藝術或者是歷史的證物。
第十三條、增建是不能被允許的,除非其不會減損建築物有趣的部份,它的傳統場域,它的構成平衝和與環境之關係。
歷史場所第十四條、文化紀念物的歷史場所必須是特別關注的對象,以便可以保護其整體性並確保它們是被以一種合適的態度加以清理及呈現。在這些地區進行的維護與修復必須要遵循上述條文中所定的原則。
發掘第十五條、挖据必須依科學化的標準來執行,而且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56年採用定義國際上對考古遺址挖掘之原則的建議也該被遵行。遺跡必須被維持並且測繪以為永久維護之需,同時建築特徵興發現之物件必須被保護。甚且,每一個有助益於了解文化紀念物之手段必須要採取並且在不扭曲其意義下加揭示。所有的重建應該不能存在著先驗(原形)。只有原物歸位法,也就是說,重組既存但是解體之構件是可以被允許。重建時整合用之材料應該總是可以被辨識而且其使用要能確保該文化紀念物之保存維護與形式之恢復。
出版第十六條、所有保存、修復或挖掘之工作,必須經常有準確及分析性與判斷性報告形式紀錄,而且用圖面及照片加以圖解。每一個清理、補強、重組與整合的步驟,與在工作進行中,發現之技術與形式上的特徵都必須備包括在報告之內。這份紀錄應該放至於一個公共機構之檔案中,並且供研究者取用。同時也建議此報告應該加以出版。下列人士參與了位元會之工作,並且草擰了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廠所維護與修復憲章。

威尼斯憲章導讀《威尼斯憲章》全名《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維護與修復憲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是1964年第二屆國際歷吏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建築師與技師會議,於威尼斯開會時所通過採行,距離第一屆會議於1931年發表《雅典憲章》.已有三十多年之久。這時候,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的理論與實踐已比戰前更為成熟。事實上,《威尼斯憲章》中仍然可以見到《雅典憲章》的影子,但卻更為細膩與前瞻,是目前被世界文化資產界公認最貝權威性的國際憲章,受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與遵循。《威尼斯憲章》筆一條就開宗明義的定義了所謂的文化紀念物(monument)指出其不僅是單棟建築,更可包括有特殊價值的鄉村興都市的大環境。這種概念日後延伸到幾乎是所有國際文獻以及世界文化遺產之中。在此憲章中,也對於維護(conservation)與修復(restoration)這兩個常被人混淆的觀念與手法提出定義與解釋。

其中第五條到第八條的內容是以維護為主,至九條到第十三條以修復為主。第五條的內容延續了《雅典憲章》的內容,再度肯定了再利用。至七條與第八條強調了整體性及現地保存的重要。在復原方面,其基本上是 (將一現存的基地、建築、結構物或物件,盡其可能的回復到歷史上某一特定時段的過程或結果;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便用原有的構造材料與構造方式。)但是復原只是古蹟維護中一種層級,並不是唯一的一種。在古蹟維護較為成熟的國家.復原並不是最普遍被採用.也不會恣意的進行。

就此《威尼斯憲章》第九條、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中有著明確的規範。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憲章中提出了在修復時,任何臆測發生時,復原應該馬上停止這種強調真實性的基本態度。這種態度也見之於憲章指出,如果不可避免的要有添加之作,真必須與原有建築構成有所區別,而且一定要烙印上當代的痕跡這樣的主張。根據《威尼斯憲章》所揭示,復原一定要有充定的證據,不可以臆測,尊重歷代正確的添加,而且復原的部份,一定要能鉤與原物區別。著名的世界遺產中,不完整的古蹟數量很多,如羅馬競技場與雅典帕特嫩神廟部是殘跡。義大利及希臘政府當局並不是沒有能力將它們復原成完整的形貌,而是他們認為缺乏直接的原始證據就不該去復原。根據此原則來看,台灣有許多古蹟存有不少臆測性的修復,是否逾越了該有的修護層級,就非常值得討論。這些古蹟經常只憑幾張老照片,在無法掌握細部、材料及構法下,仍然貿然修復或重建,非常地違背真實性的原則。

嚴格地看,只能說是新建,不能算是古蹟的復原。古蹟修護,並不需要一定要回溯到最原始的風貌,這在《威尼斯憲章》第十一條中也陳述的非常清楚。事實上,世界上著名的古蹟在整修時都會接受過去改變的事實,並不會試圖恢復到最原始的創建風貌,一棟古蹟往往兼容有不同時期的風格。然而在台灣,文資法中的原有形貌卻經常被曲解或誤用,而將現存的建築拆掉,試圖恢復到更早的年代。在此過程中往往必須拆掉一些歷代的修改建結果。另有一些情況,修護者會依主觀判斷,決定古蹟的某一部份依某年代,結果仍然定必須更換一些歷代的修改建的材料。其實這兩種認定都是有問題的,因為其都是把價值觀建立在一個己消失的假設建物上。其實當某一建築被提出、經審定為古蹟時,所有的古蹟審查委員會看到的是古蹟在被審查時的形貌,而不是在審查之前某個年代的形貌。因為每一棟老建築,甚至是已拆掉不存在的建築都有其最原始之形貌,如果審查時可以肯定其已消失的部份,那麼豈不是每一棟老建築,甚至是已拆掉不存在的建築都可以成為古蹟,因為我們都可將之復原成原始之形貌。

因此某棟建築被審定為古蹟,事實上委員們應該肯定的是他們所看到的形貌,而不是該建築以前存在但己拆除的形貌。如果大家有這樣正確的觀念,在古蹟修復的過程中所謂斷代的爭議就會減少甚多,因為古蹟原有形貌的認定是古蹟被指定當時的形貌,修復者只宜就被指定時候建築形貌中的破損、不當添加物、不夠精緻之處加以謀求改善,而不是企圖將古蹟恢復到某個已不存在的年代之形貌。其實,這也是台灣古蹟維護與台灣文資法中太過重視「復」,而不重視「護」的癥結所在。在國際上,對於古蹟中散失的部份,人家共同的原則是保存建築被發掘指定古蹟時的形貌,而不隨意復原,以便古蹟得以被認知為其所處時代之記錄。

台灣還有一種情況是發生於許多古蹟局部的改便,修復者企圖將呈一部份的建材改變成其認定適合的年代,其中往往存在著對於材料及裝飾的既存偏見。例如某一棟一級古蹟廟宇在修復時就將原有非常精緻的日冶時期西洋古典柱頭拆除,只因主事者認為廟宇中不能有西洋建築之語彙,殊不知這些語彙卻是見證歷史的實物。另外存台灣許宮廟宇的維護過程中,將日治時期或者是戰後改建的磨石子地板敲掉改以閩南風格的尺二磚,或洗石子裝節敲掉改以泥塑,就反映出修復者認為尺二磚勝於磨石子,泥塑勝於洗石子的價值判斷。其實許多古蹟中存在著不同時期的建材與裝飾反映的是歷史的痕跡,絕對不能憑著主事者的主觀好惡而決定。
《威尼斯憲章》第十一條在這方面,可以給台灣的古蹟界很大的啟示。除了維護與修復之外,《威尼斯憲章》在至十五條中也提出了重建不能存有先驗,並且要原物歸位才可以被允許,這點與《雅典憲章》是一致的。而憲章中對於調查記錄及修護等工作之出版要求,也是現今各國古蹟調查研究報告與施工記錄之根據。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古文物複製 學者認為非常重要 (轉貼)

中國時報  2011.01.12
古文物複製 學者認為非常重要
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
 就在大陸傾國家之力打擊「山寨」複製品時,上海兩岸《故宮珍藏歷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與會學者正大談「複製」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學者認為,由於許多文物在歷代戰亂中流失或材質不易收藏,為彌合文化斷層,「複製對文物傳承非常重要」。
 據中新網報導,兩岸《故宮珍藏歷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正在上海進行為期3個月展覽,展出共800幅書畫高仿真藝術珍品,古代書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紙壽千年,絹壽八百」,除歷史的遷徙、戰亂等原因,紙和絹本身由於歲月侵蝕能夠保留下來也屬不易。因此,專家學者由衷發出「複製對文物傳承非常重要」的感歎。
 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原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靜樓認為,文物的保護方式有兩種,技術保護是對原件進行保護,形式保護是把原件經過複製,即使日後原件損壞,但對原件的真實記錄還在,同樣可以傳承。
 曹靜樓說,「現在展出的有些非常著名的書畫本身就是複製品,而我們現在是對複製品進行繼續複製。」他舉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例,據歷史記載,在流傳過程中到唐代就已經沒有真跡了,現在保留最早最好的是唐摹本,「複製在文物傳承上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朱旭初則說,這些文物的高仿品是一種「教具」,不僅普通民眾需要,搞藝術的也需要,從中汲取養分,為我所用。